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下,我们还应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还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需要一大批实践技能突出、具有娴熟技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然而我国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这一现状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知道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我 国在新一轮发展是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工业化时代,立足当下社会和经济环境,高素质技术工人需要在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新是三种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寓于普通劳动者挥洒汗水、默默奉献的劳动过程中。新时代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是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产业工人队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创造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需要。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提到了“质量”,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从制造业来看,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这就需要作为无形的人力资本和生产力的工匠精神,发挥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在各个层面支撑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激励工人为提高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质量,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流程和高性能产品而不懈努力,从而有利于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弘扬三种精神,是推进制造业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实现新时代从速度到效益、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更迭转换,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积极举措。